湖南社会工作欢迎您!
当前位置:湖南社会工作 > 他山之石 > 详情

数字赋能北京接诉即办改革的探索与启示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工作报》4月10日3版 时间: 2025-04-10 17:28:06 
大字号

北京市以接诉即办改革为载体,创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智慧治理平台,实现基层治理由短期应急向长远谋划转变、公共安全保障由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转变。政府服务的便捷化、智慧化推动了理念革新,基层治理从单纯解决问题转向积极主动服务市民。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2025年“政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的目标,把“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作为推进数字技术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深度融合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北京市积极践行这一重要思想,以接诉即办改革为载体,创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启智慧赋能基层治理新篇章。截至2024年底,北京12345市民服务热线累计受理诉求1.5亿件,解决率和满意率均超过97%,智慧治理成效显著。

以数据驱动为引擎,推动基层治理模式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型。传统城市治理主要依靠人工经验判断,效率低下,难以快速响应市民需求。北京市通过搭建智慧治理平台,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将群众诉求进行精准分类与智能派发,实现精准、高效的服务。2024年,北京12345市民服务热线平台运用数据分析系统,将供热、环境、设施维护等民生问题处理效率提高超过80%,响应时间由原来的48小时缩短到平均不到4小时。平台持续挖掘数据背后的深层次规律,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极大地提升了市民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此外,数据驱动模式还能发现并分析悬而未决或反复出现的问题,帮助政府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长期策略,实现基层治理从短期应急向长期谋划转变,体现了精细化治理的深远价值。

以智能预警为路径,实现基层治理手段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转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北京市利用智能分析预警系统,实时监测数据动态,提前发现并化解潜在风险。2023年冬季,平台预警系统提前发现多个社区供暖设施隐患,通过主动维护,供暖问题诉求同比降低近60%。此外,平台在交通安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数据分析提前研判交通事故高发区域,相关部门预先采取干预措施,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这种主动治理模式,大幅降低了治理成本与社会风险。与此同时,北京市还建立了智能预警与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将预警成果迅速转化为实际行动,体现了数智技术在基层治理中的战略价值。

以平台联动为桥梁,推进基层治理格局从单一治理向多元协同深度转型。长期以来,政府各部门之间数据壁垒问题突出,协同治理较为困难,北京市通过搭建智慧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与部门协同的无缝衔接。2024年,北京平台跨部门联合治理效率提高约70%,在环境治理、交通优化等领域成效显著。同时,北京还依托平台分析不同群体需求,提供适老化社区建设、智慧物业管理等个性化服务,并调动社会企业和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基层治理,形成了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此外,平台联动不仅整合了各部门的数据资源,还推动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了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有效提升了服务精细化水平。

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助推基层治理理念从问题驱动向服务本位转变。数字赋能基层治理不应仅停留在技术应用层面,更重要的是要推动治理理念的革新,从单纯地解决问题转向积极主动服务人民群众。北京市在接诉即办改革过程中,通过持续技术创新,不断优化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开发多样化的便民服务应用,实现政府服务的便捷化、智慧化。2024年,北京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服务,为市民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多渠道的高品质公共服务,有效增强了市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同时,北京还持续推动新兴技术如区块链和物联网应用,增强服务的实时性与互动性,真正实现政府服务“全天候在线、实时响应”,增强了市民的参与感与体验感。

新时代的基层治理站在数智化的潮头,前景广阔。伴随数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基层治理理念的不断革新,这种智慧赋能模式必将得到更广泛、更深入的实践,成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为我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能,实现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目标。

(作者系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数字政府与数据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作者:刘银喜

责编:孙雨桐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社会工作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2024073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