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
做优做实志愿服务,是常德市委社会工作部坚守的初心和使命。近一年来,常德市委社会工作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需求为导向、以助力基层治理为着力点,重点打造“五彩社工·善德红”志愿服务品牌,稳步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向上发展。
制度筑基 让志愿服务有章可循
在沅澧大地的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总能看到一抹抹“志愿红”。在路口,他们举着小红旗,劝导不文明行为,配合交警维护交通秩序;在社区,他们挨家挨户宣讲政策、打扫公共卫生;在景区,他们热情为外来游客指引方向、解决急难;在农村,他们扶弱济困、关爱留守儿童、慰问孤寡老人……广大志愿者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志愿服务精神,勾勒出常德志愿服务遍地生花的生动图景。
志愿服务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后,省委、市委高度重视,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并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推进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常德市委社会工作部闻令而动,对标志愿服务“六大体系”建设要求,制定出台《常德市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分工细则》,细分42家单位任务清单,并推动常德市志愿服务组织联合会换届选举,全面调整组织章程、管理层架构,着力构建“联席会议统筹、部门联动落实”的工作格局。
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同样关键,为不断提升志愿服务水平,常德市委社会工作部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发布《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倡议书》,推动志愿服务向“人人可为、处处可为、时时可为”迈进。目前,全市已培育专业志愿服务组织150个、志愿服务队伍5588支,登记在册的志愿者达75万人。
凝聚力量 绘就民生温暖底色
在大型活动中,志愿者就是一道风景线。2024年柳叶湖沙滩音乐节与常德柳叶湖马拉松赛事举办期间,常德市委社会工作部累计组织培训2220名志愿者,指导他们做好秩序维护、应急保障、路线引导、物资分发等服务工作。
马拉松赛事志愿者小李回忆:“我们提前一周接受岗前培训,进行了医疗急救、应急处理等实地模拟演练。”专业细致的服务赢得参赛选手称赞:“常德志愿者,暖心又靠谱!”
志愿服务组织是传递社会关爱、弘扬社会正气的重要载体,是形成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社会风尚的重要力量。从热闹景区到偏远山村,从街头巷尾到抢险一线,常德志愿者活跃在基层,服务于各个领域。
在石门县山区,国网湖南电力东方红(电骡子)共产党员服务队踏遍群山沟壑。他们翻山越岭架起电杆,为山区百姓捎带生活用品超26万公斤、代销农产品近15万公斤,每年慰问老人,资助困难学子。
危急时刻,志愿力量更显担当。常德市红十字救援队参与水域救援70多起,在河南郑州特大暴雨救灾中搜救群众432人。
残疾人志愿者周瑛带领团队为汉寿县500多户残疾人家庭提供技能培训,帮助数十名残疾人实现居家就业。“自己淋过雨,就想为别人撑伞。”周瑛朴素的话语道出志愿者的初心。
“中医诊疗+健康科普+医药下乡”“爱心助学”“老兵关怀”“致敬烈士父母”等公益项目在基层落地。助农直播间开在田间地头,新兴领域志愿者为家乡农产品代言,帮老乡带货,让“常德味道”走向全国。
创新治理 “志愿红”激活基层“微细胞”
鼎城区许家桥回族维吾尔族乡的刘超,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后,他穿上红马甲,义务为村民修理电器。“从被帮扶到帮别人,我找到了人生价值。”刘超的转变,是常德市“社工+志愿服务”创新实践的生动注脚。
以志愿服务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这样的创新实践在常德并非孤例。安乡县大鲸港镇同庆村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在党总支组织下,组建多元治理协会,围绕乡风文明、人居环境、邻里纠纷、公益活动、产业发展等方面扎实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武陵区府坪街道组建平安志愿服务队,每年调解矛盾纠纷近百起,孵化“护蕾宣讲团”特色普法队伍,激发基层自治活力。
柳叶湖旅游度假区七里桥街道七里桥社区打造“骑手友好社区”,开展“关爱骑手”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为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提供休息、饮水、充电等便利,把温暖和关怀送到新就业群体心坎上。
志愿始于心,服务践于行。常德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将紧抓“3·5”学雷锋纪念日、“12·5”国际志愿者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在全社会广泛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培育志愿服务文化,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志愿服务事业,让常德“五彩社工·善德红”志愿服务品牌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常德实践注入强大正能量。
作者:记者 向晋醇 王敏 通讯员 齐正
责编:孙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