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市萨克萨克街道龟兹小巷,整洁、古朴而时尚的感觉扑面而来。百年民居、庭院廊柱、老旧物件,搭配新潮有趣的“网红打卡点”……一幅历经岁月沉淀却依然鲜活的风情长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从颓垣败瓦、无人问津之地变成游客纷至的旅游打卡地,龟兹小巷的华丽蝶变引人注目。这是当地基层党组织积极探索社会工作新路径新方法、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之治”,是坚持党建引领、多方共治、铸牢主线的实践成果,是汇聚合力、凝聚共识、推动发展的有力见证。
龟兹小巷入口景观。
党建引领,广泛凝聚共识
龟兹小巷位于萨克萨克街道库其艾日克社区,长约1.2公里,是龟兹故城晚清和民国初期街巷格局保存最为完整的街巷。因为房屋多为土木结构的居民自建房,再加上年久失修,大部分居民已搬离,导致“空心化”问题凸显。基础设施薄弱、环境脏乱差,是典型的城中区背街小巷。如何改变现状、促进群众增收、提升治理水平、留住原住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难题和当务之急。
“以前我们这个小巷子条件不太好,基础设施条件差,有条件的居民都已经搬走了,没有几户家庭在这边住。”库其艾日克社区党支部副书记阿依努尔·马木提坦言。
凝聚改造共识,党建引领是关键。
2023年以来,在无专业技术人员、无资金来源的情况下,萨克萨克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不等不靠,以改革创新精神为动力,干群同心齐发力,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区治理格局,推动实施小巷的改造提升和综合治理工作。
为了推动改造工作,萨克萨克街道让有疑惑、不理解的干部去考察已经改造成功的喀什古城。街道文旅办主任张斌回来后认为,喀什古城改造后当地百姓的精神面貌和收入有了很大改善。他成为第一个建议改造龟兹小巷的街道干部。“旅游火爆,增加了古城居民收入,每个人精气神都很足。与游客频繁交流,还提升了居民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水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深入人心。”张斌认为,就冲这两点,不管有多难,都值得干。
思想统一了,说干就干。街道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社区开展走访调研,20多场宣讲会,把小巷改造的好处掰开揉碎说清楚,面对面、心贴心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求,将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落实到具体的改造提升行动中。
没有启动资金怎么办?街道通过动员宣讲,争取到辖区几十家商铺、小微企业捐资3万元。3万元能做什么?街道干部算了一下,购买涂料大概能美化200米的街面。
“那就先干200米。”2023年5月,萨克萨克街道的干部们开始行动起来。上班时间不够,就下班干;平时时间不够,就周末干。
在党组织有力引领下,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彰显,成为龟兹小巷改造的先锋队。街道党工委将6个社区187名党员干部划分为6个党员先锋队,通过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将社区2家共建共驻单位40名在职党员编入志愿服务队,推进“五社联动”等工作机制,开展杂物清理、粉刷墙面、装饰巷道、道路平整等志愿服务活动,仅两周时间,就使小巷焕然一新。
改造初期,大部分群众抱有观望态度,个别人还怀有抵触情绪。党员干部坚持不懈的努力得到了居民群众的高度认可,“党员的努力、诚意与热情,我们都看在眼里。”60多岁的居民阿布都卡德·买木提明主动找上门来,“一开始不太理解,现在我看明白了,以后有改造活动,我积极参加。”
大家纷纷当起设计员、施工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纷纷拿出家里的老物件、旧地毯、挂毯等用于小巷装饰陈设,还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为各个打卡点起名。
龟兹小巷居民共同参与改造小巷花墙。
居民艾则孜·艾买提是窄巷清理队的一员,他站在巷中,抬头看见蓝蓝的天空,忽然灵机一动:“这条巷子今后就叫‘天空巷’怎么样?”他的建议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如今的“天空巷”,已成为龟兹小巷最热门的打卡地之一。
龟兹小巷“天空巷”改造后景观,以湛蓝色为基调,白云、彩虹点缀其中。
龟兹小巷的改造工作,得到库车市委高度认可,市委常委会专题研讨龟兹故城改造提升和治理工作,由历史文化名城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调度指挥,实现了市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小巷党支部、居民党小组“五级联动”。同时,整合市直40余个行业部门,对小巷的供排水、电网、路面硬化、墙体美化、业态布局、传承保护等进行整体改造提升,群众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明显增强。
多方共治,绘就和美画卷
有了市委、市政府做坚强后盾,萨克萨克街道党员干部群众干劲更足了。街道决定6个社区各负责200米,带领自愿加入的居民继续改造,在主体风格保持一致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坚持“修旧如旧、活化利用”的理念,在原有的基础上“绣花”。
“大门颜色能否换换,‘天空巷’就是蓝色的,再把门刷成蓝色,有些重复。”1月7日,在社区组织的“小巷议事会”上,居民们就小巷里几幢古屋的大门样式和颜色进行“头脑风暴”。最终,大家举手表决,通过了修复方案。
人民小巷人民建、人民小巷为人民。萨克萨克街道就龟兹小巷改造提升广泛充分征求民意,“小巷议事会”应运而生。
龟兹小巷居民参与议事协商,讨论改造过程中的相关事宜。
“我们聚焦龟兹小巷治理提升改造过程中存在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坚持‘众人的事众人商量着办’。以居民巷道为网格单元,划分文明创建、综合整治、遗产保护、环境保护、景区服务等基层治理责任区,推动民事民提在网格、民事民议在网格、民事民管在网格、民事民决在网格。小巷改造提升的每一个细节、每一项决策都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街道党工委书记吴海斌说。
从小巷起名到提升游客服务保障水平,街道共召开34场会议,组织党员干部、商户代表、妇女代表、原住民等2000多人次参加,商讨解决了100多项问题,“小巷议事会”成为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治理“微阵地”。
针对不同的房屋、点位、巷道布局,打造书房、文创店、餐馆、影展长廊等文化空间……人人都是设计员、施工员,每一块墙面、每个点位布置、每一盆花等都经过精挑细选、一遍遍打磨。如今,游客走在1200米长的龟兹小巷,一步一景点,满目皆是惊喜。
这是群众参与的生动实践,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拓宽基层各类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的具体举措。龟兹小巷打造至今,4000余名群众、2家社会组织、33名商户代表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协助清理废旧水渠1.8公里,捐献1000余件老物件装饰巷道。
改造过程中,社区党组织还发挥“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的作用,针对老旧房屋征迁加固、搬迁安置、经费补助等涉法涉诉问题,向群众做好政策解答工作,引导群众合理合法表达诉求。街道派出所定期走街入巷,开展法律咨询、法治讲座、送法上门等活动,推动构建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法治氛围。同时,充分发挥居民公约的引导作用,将街巷传承的好家风、好传统等典型故事,内化为居民群众的道德情感、外化为服务社会的自觉行动。小巷自改造提升至今,未发生一起投诉上访事件。
3万元开始,200米起步,一次“微更新”换来了小巷“大蜕变”,撬动了基层大治理。萨克萨克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带领辖区各族党员干部群众,闯出了一条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交融的文旅之路。在此过程中,不仅基础设施与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还通过构建多方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新模式,促进了各族群众之间交往交流交融,赋予了小巷更加丰富的精神内涵。
文化融合,赓续历史文脉
“95后”大学生玉苏甫江·亚森2022年从新疆师范大学毕业,听说龟兹小巷要实施“拯救老屋行动”,从小跟着父亲学习木工的他毫不犹豫报名参加。“古民居作为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新疆多民族聚居融合的历史记忆。”玉苏甫江·亚森说。
不仅仅是玉苏甫江·亚森,小巷各族居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家园新生献智出力。
萨克萨克街道党工委始终围绕主线、聚焦主线、融入主线,以有形之举、有感之策、有效之力,确保推进龟兹小巷改造提升工作路径清晰。深入挖掘辖区具有丰富中华文化元素的百年古民居、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团结大桥、高台民居等历史文化资源,用群众身边的人和事来教育群众,讲述新疆各民族自古以来共同团结奋斗、建设美丽家园的故事,让“五个认同”深入人心,辖区各族群众在与游客互动中主动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了解中华民族历史,在团结实干的氛围中凝聚发展力量,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如何在小巷改造过程中,让历史文化与生活气息相互交融,共同织就出一幅幅动人的城市画卷成为重点。
“别看我年龄大了,我也要好好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60岁的左然木·米吉提是萨克萨克街道居民,她和儿子在小巷入口处经营着一家餐饮店,主要卖库车当地特色美食,自从龟兹小巷改造成功后,收入明显提升。
截至目前,龟兹小巷已入驻手工艺品、民宿、餐饮、旅拍、文创等业态33家,167座老屋焕发新生,招商引资7000余万元,带动居民群众就业200余人,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21人,辐射周边业态收益同比增长32%。
“通过小巷改造,群众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家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动性更强了。”萨克萨克街道办事处原主任玛衣努尔·艾海提说,而且很多居民在参与改造过程中,了解到库车丰富的历史文化。
如今,很多以前搬走的居民都搬回来了,还把自己的房子改造成商店、茶馆、餐厅,居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龟兹小巷古民居的“万字纹”“寿字纹”等生动体现多元文化融合的特征,是新疆多民族融合的最好历史见证。库车市各级党组织和各族干部群众,坚持“党建一体谋划、治理一体推进、文化一体传承、遗产一体保护、旅游一体管理、服务一体提升、成效一体共享”的理念,采取“绣花功夫”,推动实施了102处“拯救老屋行动”,新建龟兹魏晋遗址博物馆和龟兹博物馆等项目,实现了“古韵龟兹·丝路库车”历史文化传承的有机更新。
2023年以来,由龟兹小巷改造提升破局,库车市先后实施了历史文化名城游客服务中心、龟兹故城党群服务中心、热斯坦街道“花帽巷”“门巴扎”等项目,大量游客汇聚在库车,增进了各民族群众间的感情,一大批内地客商在龟兹故城投资兴业、植入业态。
据了解,2025年,库车市计划安排1400多万元资金,继续深入打造龟兹小巷,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让库车老城更多小巷火起来、更多商铺热起来、更多群众富起来,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
龟兹小巷改造后景观,艾德莱斯丝绸所制的油纸伞,在阳光下映出斑驳光影。
记者手记
从无人问津之地到“网红打卡点”,库车市萨克萨克街道龟兹小巷华丽转身的背后,有效的基层治理是关键所在。小巷蝶变是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具体体现,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
党建引领是保障。龟兹小巷改造过程中,当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参与改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问计于民、问策于民,团结凝聚发动群众,不等不靠、改革创新,从一点一滴抓起,在发展中更好凝聚共识。
群众力量是源泉。在龟兹小巷改造中,群众的力量强大而有力,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当地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众人的事众人商量着办”,通过搭建“小巷议事会”“大碗茶议事屋”等平台,征集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心声,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形成了人人都是设计员、施工员的生动画面。
多方共治是路径。坚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聚焦共建共治共享,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充分依托社会力量、社会组织和援疆省市等优质资源,采取“政府搭台、多方参与”的协同模式,广泛发动和调动居民群众、群团组织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治理,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记者:陈丽英 通讯员:耿蕾 董秋波 畅怀璞
责编:孙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