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社会工作欢迎您!
当前位置:湖南社会工作 > 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 > 详情

永州市新田县龙泉街道:老旧小区“改”出新面貌“造”就新生活

文章来源:永州市新田县委社会工作部 时间: 2025-02-17 17:44:33 
大字号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一头牵着民生福祉。永州市新田县龙泉街道将小区改造与基层治理有机融合,不断完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持续优化人居环境,让老旧小区“改”出城市新面貌,“造”出群众新生活。

整合资源抓提质 小区面貌大改观

明珠花园小区建成已有10余年,道路破损、管网老化、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区居民。2024年初,龙泉街道启动该小区改造工程,通过水污分流、道路“白改黑”、增设停车位等,切实解决了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吴祥发是明珠花园最早的住户,说起这一变化,他直竖大拇指:“以前马路坑坑洼洼,老人经常跌倒,现在好了,环境变美观了,感觉很舒服。”

相对小区楼盘,散居型居民区治理难度更大。双胜社区处于新老城区结合部,房屋陈旧老化,路面凹凸不平,排污管道堵塞,车辆乱停乱放。尤其是迎宾路区域,分布着城西停车场等5个散居型居民区,既有改制企业集资房、房改房,又有商品房、自建房,基础设施差,居民成分杂,管理难度大。老旧小区改造政策出台后,龙泉街道整合各类资金1200余万元,对该区域开展了全方位改造,并对迎宾路南侧的临街房屋立面进行升级。原本老旧的小区实现蜕变,提升了小区品质,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党建引领强服务 群众生活大改善

龙泉街道下辖8个城市社区、54个城市网格、21个网格村,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牵扯面广,任务繁重。龙泉街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基层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管理效能,发动小区党员亮身份、作承诺、当先锋、树形象,积极参与到小区治理服务中,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党建+零距离红管家”模式。街道党工委委员、组织委员陈雪艳介绍,“通过建立社区居委会、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三方参与的‘红管家’治理模式,共同会商解决小区管理中的问题。这在基础条件差的老旧小区管理上实现了破局,取得了可喜成效。”

聚福小区是原新田卷烟厂职工小区,企业改制关闭后,部分职工将房产变卖,原有生产车间则成了10余家中小企业的厂房,小区内基础设施老旧,居住人员情况复杂。该小区改造项目共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对公共设施进行了更新,拆除了违章建筑,全面解决了水电路等问题。2024年7月,小区党群服务站挂牌,为党员群众提供了学习教育、党群议事、休闲娱乐三大便利。“每天午休到这里坐坐,不仅有茶水,还可给手机充电,让我们这些打工人归属感满满。”企业员工杨为朋笑道。

居民自治谋长远 思想意识大改变

老旧小区在“改造好”“组织好”之后,还面临如何长期“管理好”的问题。龙泉街道以落实片长、组长、邻长“三长制”为基础,引导居民自主决策、自主选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增强老旧小区居民自治实力。

万福山庄是一个散居型小区,基础设施不完善,路灯昏暗不明,排水系统不畅,垃圾堆积成山,刺鼻气味弥漫。这个无业委会、无物业、无开发商管理的“三无小区”,一度成为城市环境治理“牛皮癣”。2024年3月,为彻底改变该小区“脏乱差”形象,龙泉街道在业主中寻找“能人”组建业委会,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在业委会带领下,居民自筹资金30万元用于小区改造,同时利用闲置用地创收,为实现居民自治奠定了经济基础,成为居民自治小区的标杆。

老旧小区综合治理任重道远。未来,龙泉街道将充分利用文明创建、城市改造等机遇,进一步大胆探索融合共建模式,改造“硬设施”与提升“软服务”并重,不断破解小区管理难题,使老旧小区居民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让幸福感在居民家门口实现“提档升级”。

作者:湖南社会工作

责编:孙雨桐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社会工作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2024073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