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家湾社区位于长沙市雨花区侯家塘街道,面积0.19平方公里,总人口近7000人。近年来,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依托“雷锋号”志愿者工作站,凝聚辖区单位、社会组织和居民群众等各方力量,培育了“孟妈妈青护园”“鲁爷爷爱心室”“道德时光隧道”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全国青年文明社区”等众多荣誉称号。
“人人都来参与”,凝聚志愿服务力量
志愿服务主体多元化。全面发动党员干部、单位组织和社区群众加入志愿服务行列,组建了省儿童医院、长沙公证处等70多支志愿服务团队,涌现了“全国十佳最美志愿者”“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奉献之星优秀志愿者”等一批志愿服务明星。由省儿童医院外籍教授组成的志愿服务团队,到社区开展免费义诊、健康讲座活动。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在社区“雷锋号”志愿者工作站的精心组织和引导下,3000多名来自社区内外的志愿者投身于社区环境治理、治安巡防、扶贫助困、医疗服务等领域,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志愿服务精神。居民群众对志愿服务的认识由最初的“要我参与”变成了“我要参与”,外籍志愿者通过与本地志愿者相互交流,使得“义工”精神与“雷锋”精神有机结合,“有时间当志愿者、有需求找志愿者”的理念深入人心。
开展关爱异地就医患儿送温暖活动。
“全国奉献之星优秀志愿者”鲁遐龄爷爷给孩子们讲抗战故事。
“处处都有岗位”,搭建志愿服务平台
针对老旧开放式社区安置户多、流动人口多、困难群体多的特点,社区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进一步丰富志愿服务项目内容,提升志愿服务质效。因需设岗。通过开发社区“心愿墙”和“雷锋e超市”网站,构建高效群众需求反馈机制。针对社区的迷途青少年,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帮扶;结合社区居民需求,整合辖区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开发健康义诊、义务辅导等项目。因需领岗。对注册志愿服务团队按功能进行分类,组建起巾帼、居民、党员、同心、“两代表一委员”、学生、白领志愿者等“八类”队伍。定期开展“认领微心愿”志愿沙龙活动,结合社区重大活动和传统节日,采用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方式,面向志愿服务团队和志愿者开展项目认领活动,促进服务资源与服务需求有效对接。因才荐岗。对已注册的志愿者团队和个人建立详细的信息档案,通过定期组织的集中活动和点对点连线服务,将适合的志愿团队资源组织起来,为志愿者精准匹配岗位、合理分配任务,最大化地发挥其专业特长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时时都为群众”,传承志愿服务精神
社区坚持“利民、惠民”的核心理念,将其作为志愿服务根本要求。以“便民”为前提,提质志愿服务阵地。按照“八有”(有阵地、有队伍、有机构、有制度、有台账、有平台、有活动、有成效)标准建设志愿服务阵地。安排专职人员,通过电话、微信、公示栏、民情记录本等多渠道发布和收集服务供求信息,及时跟进对接、反馈评价,构建志愿服务供需无缝对接平台。以“助民”为基础,拓展志愿服务内涵。通过定期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扶贫济困,传递温暖,带动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许多曾经受过志愿者帮助的居民,也纷纷加入志愿服务行列,“助人自助”的理念植根社区每一角,潜移默化润民心,互助成长扬风尚。以“惠民”为目的,建设志愿服务标准。社区积极探索志愿服务制度化、标准化、长效化新模式。从志愿服务5P(即服务原则principle、服务规范practice、服务项目project、服务人员person、服务流程process)入手,通过实地调研、讨论座谈、专家咨询、征求意见等系列工作,为社区志愿服务提供了规范化的指导和依据。
开展志愿服务暖人心志愿者表彰活动。
作者:
责编:孙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