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社会工作欢迎您!
当前位置:湖南社会工作 > 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 > 详情

郴州市北湖区同心桥村:研“六尺巷”经验,创“同心桥工作法”

文章来源:郴州市北湖区委社会工作部 时间: 2024-12-24 17:29:30 
大字号

近年来,郴州市北湖区北湖街道同心桥村紧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大力弘扬“六尺巷”所蕴含的礼让、宽容、理解等文化精髓,深研“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打造以“党建引领+源头预防+多方共治+和谐共享”的基层治理品牌。

树立“谦逊礼让”鲜明导向,构建和谐干群关系,筑牢基层治理“主阵地”。坚持精细化服务群众,秉持谦逊礼让的态度,当好与群众的纽带,让广大村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群众说事。通过以“板凳夜话”形式,让村民聚在一起交流存在的问题困难,分享对村里发展建设的想法,建立良好的干群关系,解决邻里纠纷,弘扬“谦逊礼让”美德,凝聚最广泛共识。通过“板凳夜话”,办好了修建百姓大舞台、鸡咀桥组至市一中北校区的上学路等民生好事。今年以来,共召开“屋场会”36次。让群众议事。在民生项目建设等重点事项中,通过广泛征求民意,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公开招标等方式,组织群众参与议事,改变联系群众方式,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让百姓畅所欲言,打通了群众议事“最后一公里”。让群众评事。建立群众参与评事平台,设置“积分制”,以“小积分”汇聚“大动能”,用“小积分”撬动“大和谐”,开展“文明系列”评比。平时积累、月度讲评、年度评选,让群众参加评选,推动形成常态化运行模式。

紧扣“和谐包容”精准发力,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激活基层治理“内驱力”。积极探索乡村议事机制,推行和谐包容的同心大爱,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坚持“没事常联系”。实行关口前移,村干部“坐班”变“值班”,由坐等群众反映问题变为主动上门发现问题,推动68名片组邻“三长”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通过入户、驻村、闲余饭后聊家常等方式,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坚持“有事好商量”。积极探索大事提前商量、事项专门商量、纠纷多元商量和村约规范商量“四商量”的乡村治理模式,安排人大代表、村组干部、社区民警、法律顾问等多元力量参与。共解决邱家组征地补偿款分配等纠纷47起。坚持“遇事有人帮”。把群众的“心上事”当成“上心事”,坚持把小事办好,把实事办实。帮助解决低保户生活困难、老年人医疗诊治等事项61件。同心桥村实现了连续多年刑事案件零发案、治安矛盾零上交、村民零集访。被郴州市评选为第四批“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

推动“德者有‘得’”文明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同心桥村持续深入推进乡村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尚正蔚然兴起。以“小村规”约出“大幸福”。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设立“红黑榜”,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让勤劳致富、崇德向善精神蔚然成风。近十年,发放老年人慰问金、大学生奖励金、困难学生助学金等共计288万元,同心桥村规民约获评“郴州市优秀村规民约”。以“强阵地”助推“文明村”。聚焦村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要,打造了展示同心桥村乡村振兴变迁史的同心筑梦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百姓大舞台等党群服务阵地,积极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及“我们的节日”系列文艺活动,实现以文铸魂、以文化人,以文悦人。2022年,同心桥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以“志愿红”点亮“文明色”。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发动200多名村民成立9支志愿队伍,投身村庄公共事务。村民连续五年“组团”集中献血,被评为郴州市“无偿献血爱心村”。今年,村民自发为资兴灾区捐款46348.5元,彰显了“同心”大爱。

作者:湖南社会工作

责编:孙雨桐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社会工作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2024073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