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湘潭市湘乡市杉山村立足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以自治为基础,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先导,谱写杉山村乡村振兴新篇章。
以自治为基础,走出基层治理新路子。杉山村坚持党建引领,通过集众智、聚合力、定良策,激发村民自我管理能动性,实现从“面上管”到“自己管”的转变。一是发挥党组织“领头雁”作用。充分发挥党总支核心作用,以“电力杉山 四心共治”为抓手,推动“三长制”工作走深走实,坚持“点片结合、方便服务、全面覆盖”原则,吸纳支村“两委”、村小组长、党员志愿者等担任邻长,34名邻长联系510户村民,构建起支村“两委”主动下沉、党员群众积极参与、村级事务共同治理的良好局面。今年来,邻长共走访群众400余户,解决问题120余个。二是发挥乡贤“先锋队”作用。杉山村乡贤资源丰富,特别是电力行业从业人员众多,规模以上电力企业10家,全村从事电力行业的人员达1200余人。乡贤自发组织筹款20余万元,为杉山村购置消防车1辆,环卫车1辆,定期开展关爱行动、成立关爱基金,每年爱心助力困难学生10余万元。三是发挥致富带头人“排头兵”作用。杉山村自然资源丰富,拥有较好农业发展基础,该村立足自身禀赋,培育壮大20多个家庭农场、种植大户,重点扶持3家农业生产合作社,流转土地、荒山2000余亩种植优质水稻、油茶、特色水果、珍贵苗木,养殖黑猪和黄牛。盘活闲置小学、旧砖厂等固定资产并出租,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7万元。
开展爱心助学活动。
以法治为保障,创建平安和谐新局面。杉山村压实基层责任,聚焦基层矛盾化解和群众需求,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助力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一是打造法治服务“主阵地”。推行“一站式”服务,在村部打造集综治中心(警务室)、人民调解委员会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辅警、司法所工作人员、法律服务工作者定期坐班接待群众帮助解决诉求。在村文化广场、健身场所等公共区域设置法治宣传栏,粘贴法治横幅、普法知识等,将法律知识融入群众日常生活,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学习到法律知识。二是做好矛盾纠纷前端和源头化解工作。以支村两委、片组邻长、乡贤、退休干部等人员为代表,组建一支村级矛盾纠纷调解队,调解队定期入户走访,主动摸排问题线索,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今年以来,杉山村及时发现介入矛盾纠纷40起,协调处理40起,调解成功率达100%,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村民的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三是掀起普法宣传“新热潮”。积极开展普法宣传进网格活动,通过微信推送法律知识、发放普法宣传手册、村村响等多种形式,围绕群众身边事、生活事,精准设计普法内容,让群众觉得法就在身边,让法治观念在全村蔚然成风。
杉山村在村部进行普法宣讲。
以德治为支撑,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杉山村坚持以德治为支撑,在移风易俗、选树道德模范和丰富文化活动上下功夫,引导群众讲文明树新风。一是在推进移风易俗上出实招。开展“摒弃婚丧陋习、深化移风易俗”活动,农村党员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将承诺践诺情况纳入“积分量化管理”。通过村村响、宣传车、倡议书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移风易俗内容,倡导喜事新办、丧事俭办、厚养薄葬、文明理事的社会新风尚。二是在选树道德模范上见实效。坚持开展评选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活动,树立了一批“尊老敬老养老”的典型,在全村形成了“孝亲敬老光荣”的良好氛围,以家庭文明助推社会文明新风尚,带动乡村文明正能量。近年来,杉山村多户家庭被评为“湘乡市五星文明家庭”和“湘乡市健康家庭”。三是在丰富文化活动上下实功。依托棋梓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杉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村级志愿服务队伍,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0次,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员活动室等阵地,开展宣讲活动5场。
组织村民在杉山村看电影。
作者:崔欣 李凯
责编:孙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