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近年来,岳阳市岳阳楼区康王乡长石桥村积极探索“民事民定、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民事民评、民事民享”的“五民一体”治理新机制,通过打造平台载体、完善工作机制,妥善化解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
搭建“暖心房”议事厅,化解身边矛盾
针对群众赴区进市上访现象,支村“两委”一班人积极思考后,在村部建立“暖心房”议事厅,出现矛盾纠纷后在议事厅协商解决。老党员、离任村干部、退伍老军人、退休老教师、老乡贤等自愿组成“五老”调解委员会,成为“暖心房”议事厅的主人。“五老”人员德高望重,处事公道,是村民心中一杆道德“定星秤”。
“五老”调解虽然是义务劳动,但工作一点也不含糊。该村禹某与张某在解除同居关系时产生矛盾,多次司法调解未果,老党员刘兵生、原村干部熊武凤决定接手这个“烫手的山芋”,多次找双方协调,主动上门做工作,双方被两名老同志的真诚所感动,相互退让一步,最终成功化解。
“暖心房”议事厅搭建以来,共调处或配合调处矛盾112起,将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征拆安置等突出矛盾排查在第一时间,解决在萌芽状态,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成立“满天星”志愿队,做到互帮互助
为更好地参与治理,服务村民,长石桥村以“党员干部+经济能人+退伍军人”为主体,组建了数量充足、成分多元、扎根乡土、富有活力的“满天星”志愿服务队。同时,成立矛盾调解、新风引领、环保卫士、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5支志愿小分队,招募吸纳志愿服务者120多人,志愿者们积极开展扶贫助残、代办服务、无偿献血、文明祭扫、禁毒宣传、净化家园、文明出行等志愿服务活动。
长石桥村“七彩小屋”儿童之家,作为该村的志愿服务项目,连续七年为本地青少年儿童提供课后作业辅导、指导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等,2023年,被评为岳阳市“十佳”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
创新“小网格”微治理,畅通社情民意
长石桥村推动“网格瘦身”,加强网格化微治理,化大治理为小治理,积小平安为大平安。
建立“微平台”。全村划分27个“小网格”,每个“小网格”明确一名志愿者网格联络员,相应建立微信群,让广大村民参与进来,把便民服务事项、办事流程等相关内容发到微信群内,方便群众查阅知晓、信息互动。充分利用互联网+,通过扫二维码、编小程序等科技手段,提供便民利民服务。
创新“微宣讲”。以“1+N”的方式,即1名网格联络员+党员+乡贤+村民,深入屋场小组,召开“理事茶话会”,与村民茶余饭后闲话散聊,民事民定,民事民议,达到宣讲政策、收集信息、排查矛盾、解决问题的目的。群众反映强烈的刘家组、吴家组烟火塘水污染严重,百姓点题、民事民管、逐级上报,现已纳入“洞庭清波”行动。
排查“微矛盾”。网格联络员坚持“一日双巡”,主动站前,深入排查小矛盾小隐患,对排查出来的矛盾隐患实行“挂号销号”闭环管理。刘家组村民刘某华工地施工时不慎受伤导致左眼失明,工地拒绝赔偿,大有激化之势,经网格联络员积极协调,大事化小,双方言和。
实现“微心愿”。网格联络员上门征集困难群众、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及病残家庭的微心愿,并链接相关资源或者采取“三长”帮扶制度,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该村持续开展“点亮微心愿,服务微民生”活动,看望并慰问本村贫困老人、困难妇女30余人,帮助该村50余名留守儿童、困难儿童实现微心愿。
岳阳楼区康王乡长石桥村积极探索建立“五民一体”社会治理新机制,党建引领,先锋示范,村民自治,群防群治,效果初显。如今,全村上下同心同德同力,干群关系融洽和谐,乡村环境优美宜居,民风乡风优良淳正,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
作者:
责编:孙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