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罢晚饭,拿起板凳,湖南郴州北湖区北湖街道同心桥村的村民来到桥头小公园,就村中事务开始新一轮的畅谈:“现在集中式住宅里的居民越来越多,出现了用泡沫纸箱在生活区种菜的情况,异味很大,影响人们生活,不如利用空地多种些花草,扮靓一下村容村貌。”经过几番交流,有关绿化改造的村民提议很快便得到了大伙支持。
统一了意见,事情也就好办。没多久,原本杂乱的空地变得整洁干净,有些种植了苗木,有些披上了一层翠绿的草衣,整个村子的“颜值”都提升了不少。
修水渠、修道路、改造菜园、搭建百姓大舞台……近年来,随着一桩又一桩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同心桥村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更强了,经常主动为村中发展建言献策,诸如板凳夜话的沟通渠道也成为村委会了解情况、切实解决问题的窗口。用同心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良清的话讲:“有事大家说,一起想,总能解。”
从“村中事”到“家家事”,村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的背后,是同心桥村以党建引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不断激发群众自治的内生动力。
“帮办员”指导村民办理医保。人民网 刘汕摄
同心桥村地处郴西城乡接合部,过去曾是一个贫困村,农民一年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生活,环境卫生也比较脏乱。
如何蝶变?考虑到带领村民致富需有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同心桥村支村“两委”抓住土地、人工成本低的优势,利用生产发展用地招商引资,先后创办了同心桥村工业园区、顺成仓储物流等企业,把就业留在了家门口。通过近十年的发展,目前村民的人均收入已提升到2万余元,村集体经济积累增至1000万元以上。
有了发展,村里的常住人口越来越多,涉及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逐渐多元化,为基层治理增添了难度。
在鸡咀桥组,一村民在修筑挡土墙时误将挖出的泥土填埋到邻居家一侧,压死了几棵已经挂果的板栗树,两人为此争吵不休。走访发现问题后,村干部紧扣事实和法律,告之类似事件的处理方案,“理”“情”并用几番劝解,最终让双方握手言和,村落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民生无小事,我们建立了‘没事常联系,有事好商量,遇事有人帮’的‘三事’工作法,建立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将关口前移、力量下沉,不断强化群众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大家共建和谐家园。”陈良清介绍。
现在,干部每天下片区,再到微信工作群里“碰头”汇集问题、快速处理,已经成为同心桥村基层工作的新常态。得益于村组干部、社区民警、法律顾问多元力量的共同参与,同心桥村实现了连续多年刑事案件零发案、治安矛盾零上交、村民零集访的民生答卷。今年以来,共排查矛盾纠纷隐患37条,化解36条,成功率98%。
村民腰包鼓起来,矛盾包袱扁下去,也让淳朴清朗、向上向善的文明乡风更加深入人心。
志愿者为村民进行义诊。人民网 刘汕摄
“谢奶奶,最近觉睡的好吗?饭吃的怎么样?”一进到98岁老人谢映红家中,穿着红马甲的同心桥村医务志愿者杨红兰熟练地拿出听诊器开始义诊。每个季度,她们都会面访村里的老人,为村民免费提供量血压、测血糖服务。
目前,村里共成立了文化文艺、助学支教、科学普及、卫生环保等9支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达到600多人。作为郴州市“无偿献血爱心村”,同心桥村民连续五年“组团”集中献血,累计献血125600毫升。
与此同时,同心桥村不断深化党群功能阵地建设,村级党史馆、文化活动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家书屋陆续建成,党群服务中心、法律援助站、法治宣讲团等群众自治组织也逐渐生动起来。为了使支村“两委”在履职时勤政廉政,村里还设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纪检联络员,确保每一项开支和村组事务都做到合法合规。
群众的事情同群众商量着办,群众的想法与群众一起实现,群众的权利群众监督。通过党建引领,政务、服务网络“多网合一”,同心桥村寓治理于服务之中,不仅能发挥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也能增强其获得感与归属感。
同心桥村党群服务中心。人民网 刘汕摄
“如今有个什么事,大家都乐意坐下来沟通,不仅移风易俗更深入推进,传统美德也得以更好传承。”村党总支副书记陈盛良说:“比如为了倡导尊老爱幼、尊师重教,近十年,村里发放老年人慰问金、大学生奖励金、困难学生助学金等共计288余万元,这些举措也写进了我们的村规民约。”
乡村的文明程度,是乡村精细化治理能力的体现。通过优化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推动自治体系从有到优,同心桥村居民一同架起“幸福桥”,绘出振兴“同心圆”。
现在,村里环境更好了,村民更富足了,村民不好打牌,更乐意参加文体和志愿活动,一到中秋、国庆等重要节日,村里的文艺队伍就会陆续接到不少表演邀请,为周边增添不少热闹的氛围。
作者:刘汕
责编:孙雨桐